曰批全过程免费视频在线观看无码,久久精品人妻中文系列,国产最新进精品视频,japanese人妻中文字幕

新聞資訊
新聞資訊
首頁 新聞資訊 公司新聞 列管式換熱器的主體框架有哪些設計要點

列管式換熱器的主體框架有哪些設計要點
       列管式換熱器的主體框架設計需兼顧結構強度、熱膨脹補償、流體分配與密封可靠性,以下是其核心設計要點:
       一、殼體設計要點
       材料與耐壓能力
       殼體通常采用高強度、耐腐蝕材料(如碳鋼、不銹鋼),需滿足工藝壓力(通常0.1-10MPa)和溫度(400℃以下)要求。
       壁厚需通過有限元分析優(yōu)化,確保在高溫高壓下不發(fā)生形變。
       結構形式
       圓筒形設計:兩端配備橢圓形或碟形封頭,確保內部壓力穩(wěn)定。
       人孔與手孔:設置檢修接口(直徑≥400mm),便于內部檢查與清理。
       應力補償
       熱膨脹處理:對固定管板式換熱器,需校核殼體與管束因溫差引起的熱應力,必要時設置膨脹節(jié)。
       縱向隔板:在殼程介質流量較小時,安裝縱向隔板防止流體短路。
       二、管束設計要點
       換熱管規(guī)格與排列
       管徑與壁厚:常用外徑12-25mm,壁厚1.5-3mm,材質多為304/316L不銹鋼。
       排列方式:正三角形排列(傳熱效率高)或正方形排列(易清洗),管間距為管徑的1.25-1.5倍。
       強化傳熱:采用螺紋管、波紋管或內插擾流元件(如螺旋紐帶)。
       管板設計
       材料與厚度:采用厚鋼板(厚度≥20mm),耐腐蝕介質需選用優(yōu)質材料。
       連接方式:強度脹接(壓力≤10MPa)或液壓脹接(壓力≤30MPa),焊縫需通過滲透檢測(PT)確保零缺陷。
       分程設計:通過分程隔板將管內流體分程,各程管子數(shù)目大致相等,形式簡單,焊縫少。
       管程與殼程數(shù)
       管程數(shù):根據(jù)流量和傳熱面積需求選擇1、2、4或6程,避免程數(shù)過多導致流體阻力增大。
       殼程數(shù):通過設置縱向隔板實現(xiàn)多殼程,提高傳熱效率。
       三、封頭與流體分配設計
       封頭類型與功能
       固定管板式:封頭與管板焊接,適用于溫差≤50℃的工況。
       浮頭式:一端封頭可浮動,適應溫差100-150℃的場合。
       U型管式:換熱管彎曲成U形,允許軸向熱膨脹,適用于溫差>150℃的極端工況。
       導流設計:封頭內部設置導流板(如弓形折流板),使流體均勻分布至各換熱管,避免偏流。
       流體流動路徑優(yōu)化
       流動空間選擇:
       管程:適用于不潔凈、易結垢、腐蝕性、高壓流體。
       殼程:適用于飽和蒸汽、粘度大或流量小的流體。
       流速控制:增加流速可提高對流傳熱系數(shù),但需平衡流體阻力與動力消耗。
       四、密封與支撐設計
       密封結構
       管程密封:通過機械脹接或液壓脹接實現(xiàn)。
       殼程密封:
       固定管板式:殼體與管板焊接,無動態(tài)密封。
       浮頭式:采用填料密封(石墨盤根)或機械密封(耐溫350℃)。
       U型管式:通過墊片密封(常用金屬纏繞墊),耐溫范圍-200℃至800℃。
       支撐與防振設計
       拉桿與定距管:拉桿直徑10-20mm,定距管長度誤差≤±0.5mm,確保折流板間距一致。
       防振措施:
       折流板缺口錯列:相鄰折流板缺口旋轉90°,破壞流體共振頻率。
       阻尼器:在管束自由端安裝橡膠阻尼塊,降低振動幅度(≤0.1mm)。
       五、強度與可靠性設計
       應力計算與校核
       對高溫高壓工況,需進行應力計算,確保受壓部件安全。
       采用國產(chǎn)標準材料和部件,根據(jù)壓力容器安全技術規(guī)定進行計算或校核。
       耐腐蝕與耐磨設計
       材料選擇:腐蝕性介質需選用耐腐蝕材料(如鈦材、哈氏合金)。
       表面處理:對易磨損部位進行硬化處理或涂覆耐磨涂層。
       可維護性設計
       可拆結構:封頭、管箱等部件采用可拆連接,便于檢修與清洗。
       清垢口:設置清垢口或采用可拆卸管箱設計,方便日常檢查與清洗。